卫立煌曾是国军的‘五虎上将’中的虎将,算得上是骁勇善战的一类,但一直以来,蒋介石对他却都谈不上喜爱。由他领导的辽沈战役,在与我军交战失败之后,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卓信宝,自此便被软禁起来,直到1949年,他才在旧部的帮忙下举家逃至香港,摆脱了蒋介石。但是到达香港的他,日子却并不好过,他需要时刻躲避蒋介石派来围堵他的人。在此期间,周总理一直邀请他回北京,可他却一直没有松口答应,这究竟是为什么?他究竟有何顾虑?
一直以来,蒋介石对卫立煌的态度都很奇怪
,说是不信任也不对,因为每次国军战争所遇局势不好之时,他总会安排卫立煌上战场;但是每次国军情况属于顺势之时,卫立煌便不被重视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蒋介石对于卫立煌又有着什么样的复杂的感情呢?
其实原因很简单,卫立煌的身份其实是很尴尬的,他与蒋介石本人之间无任何亲属关系,也不是同乡,更不是出自黄埔系,少了这层渊源,蒋介石与之关系本来就比较生疏,再加上卫立煌本人在抗战期间,与共产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,尤其是与朱德朱老总,两人之间更是至交好友,蒋介石对此自然是有些忌讳的,也因此,卫立煌在国军的处境其实不是很好,但蒋介石却又深知卫立煌的为人,是不会去真正通共的,
展开剩余91%两人之间一直都是若即若离的关系。
蒋介石对卫立煌的态度也一直以来是被大家看到眼里的,他的地位不高便有人有样学样,对卫立煌并不尊重,不过对于这些宵小之徒,他并不介意,他更加明白蒋介石对他的态度的原因,
他本人倒也算淡然,毕竟自己的身份确实有些不尴不尬,他只管尽心打仗不出错就好了!
就这样,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辽沈战役……
最初蒋介石要求卫立煌去东北指导辽沈战役时,曾被他拒绝过,对于他的拒绝,蒋介石曾明确表示,战场上战局变化多端,如果因战况不利,就算输了,他也不会加以怪罪。见老蒋决心已定,卫立煌也不好再拒绝,只得答应。可是当真正上了战场之后,卫立煌指导之际,蒋介石偏要横插一脚,他的许多决定都是非常草率的,
卫立煌曾尝试劝阻,但是他却根本不听,最后兵败如山倒,蒋介石又将责任怪罪到卫立煌身上,最后竟是将他给软禁了。
在这件事情上,卫立煌始终都是非常委屈的,自己尽了应尽的责任,也积极权衡利弊劝阻过蒋介石,但他完全听不进去,最后还将责任完全甩到他的身上,这于他而言,是巨大的冤屈!这件事情,成为压倒卫立煌心中对蒋介石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。蒋介石对卫立煌不公的桩桩件件堆积在一起,致使后来蒋介石派遣其亲信吴忠信邀其回台湾都被他坚决拒绝了……他既然没有选择跟随国民党,又为何在面对我军的邀请时,依旧不予理会呢?这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物,她名叫韩权华,是卫立煌的妻子,夫妻二人之间相敬如宾,岁月静好,卫立煌非常尊重妻子的看法,其妻子向来都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,因而,对于这件事,她的内心始终都是存疑的。
说起韩权华,她其实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重的女性,她出生于天津八大家之一,韩家的地位为其榜首,韩权华是家中最小的女儿,可谓是在养尊处优中长大,她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,从小她便饱读诗书,是非常有名的才女,考入北大之后卓信宝,更是北大的著名的校花,追求者趋之若鹜,韩权华不胜其扰,便转学到北平女子师范大学,这才能够安心完成学业,就读完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之后又赴美留学,一直在精进自己的专业,她从来都不是拘泥于小情小爱的女子,因而,虽追求者众多,但是她却谁都没有答应,一直都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。
韩权华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嫁给一个英雄,她出生于战火连绵的时代,目睹了国破山河的悲哀,见到了无数的饿殍饥民流离失所,也见到了以生命为代价在战场上赴汤蹈火的英雄,他们看淡生死,用血肉之躯为我国杀出一条生路,想要救人民于水火之中,他们有着大无畏的天真,一身热血,赤胆忠心,非常令人敬佩,这是她从少女时期就有的梦想。
机缘巧合之下,韩权华与卫立煌经人介绍认识了!
对于充满才气又亭亭玉立的韩权华,卫立煌可谓是一见钟情,彼时二人之间还隔着遥远的太平洋,但这些病不能阻隔卫立煌想要追求韩权华的心,他经常给韩权华写信,表达自己的感情,而卫立煌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挥斥方遒,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,无疑也是韩权华喜欢的类型,因而,两人很快就确认了关系,确认关系后的两人,虽距离千山万水,却仍旧如胶似漆,等待虽然煎熬,却依旧充满期待,因为美国的珍珠港事件,
直到1945年,卫立煌才等到韩权华的归来,此时她已经有四十岁了。
久别重逢的二人很快就举办了婚礼,夫妻二人恩爱有加,相敬如宾,生活过得十分幸福。卫立煌在逃到香港之后,韩权华紧随其后,不离不弃,其
实跑到香港的卫立煌,处境并不安全。香港此时还未回归,按理还属于英国的地界,这里鱼龙混杂,三教九流的人都有,而且蒋介石身边的毛人凤随时都可能派特务来捉自己,
韩权华自然深知丈夫处境艰难,她非但没有抱怨跟着丈夫要过流离失所四处奔波躲躲藏藏的日子,反而拜托家里人的关系,为自己的家庭周全,除此之外,他们还需要小心地隐藏自己的生活痕迹,在住酒店的时候。他从来都不敢登记自己的真实信息,一直都是引用化名,一是防止被蒋介石的人寻找蛛丝马迹发现他,再则就是防止熟人追踪到他,总之都不方便。而且,他们从来都不走家中的正门,为的就是防止有朝一日被发现。
在香港的生活,可谓是如履薄冰,行事都得小心翼翼,而卫立煌的生活还多亏了韩权华的帮助,如果不是韩权华,恐怕除了要逃离蒋介石的追捕,他们就连生计都会面临问题
,关于这些,卫立煌虽口中什么都没有说,但心里确实非常感谢的。自己能娶到她,实在是算幸运。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在紧张刺激之中度过,他们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,本想着,也许就在这里度过余生也不失为一种选择,毕竟自己最爱的人就在身边。但有一天发生的事情,打破了现在生活得平静。卫立煌在与妻子出门回来之后,有人找到卫立煌告诉他,有两位先生找到了他,只留了一个地址,什么都没有说就走了。
卫立煌听着这话不自觉地紧张起来卓信宝,来人究竟是谁呢?应该不是蒋介石派的人,如果是蒋介石的话估计早已在此蹲守,来个守株待兔才对,怎么可能只是留一个地址,排除掉蒋介石,那还会是谁呢?一直以来,自己因性子耿直,至交好友更是少数,此时此刻能够找到这里,并且留下一个地址的人,他思来想去,也只有好友杨杰了!
杨杰找来这里,应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知自己,在理清楚之后,他便紧急赶往杨杰留下的地址去找人了。可当他如约到达时,杨杰家里却并没有人,他等了好一会,都不见人回来,等到第二天的时候,他就听说了杨杰遭到暗杀的事情!
知道此时的卫立煌愤怒不已,也只有蒋介石了!他恨不得立马去找他理论一番,他气冲冲地走着,妻子韩权华则尽力安抚丈夫,她知自己的丈夫情深义重,自己的兄弟遭到暗杀的无辜惨死的事情,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愤怒的!只是再愤怒又能如何呢?他没有兵权,他没有硬实力,胳膊又怎么能够拧过大腿呢?只是透过此事后,他对蒋介石更加失望了,后期,蒋介石想要召唤回曾经的虎将回台湾,直接被他拒绝了!蒋介石感到非常的没面子,毕竟这是自己的曾经的部下,如今却独居香港,不受自己支配,实在让自己十分没有颜面。只是他也不再如当年一般威风,他也只好就此作罢!
1949年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广播传出去之后,卫立煌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,以示祝贺。
收到卫立煌的祝贺,我党也是十分欣慰的,卫立煌是一个十分有才之人,他们非常希望他能够回到大陆为国做贡献,因此也多次邀请其回归大陆,对此,卫立煌均没有做出回应,只是说道:“先等等再说吧!”之后,周总理还亲自邀请他,而这主要是因为一件事,卫立煌的作法让周总理颇为欣赏。
1954年,朝鲜战争之后,美国人同蒋介石签订了一个所谓的《共同防御条约》,这一合约,意味着让割我国的权力,无疑,这是卖国的行为,对此,周总理怒不可遏,1955年,周总理专门就此事发表声明,在声明中,
他声称解放台湾属于我国的内政问题,警告美国人不要干涉。
周总理掷地有声的声音,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,昔日国军将领傅作义、张志中等人都发声力挺表示支持,然而,他们的发声却被香港的报纸解释为这是叛徒的行为。
看到这份报纸的卫立煌再也忍不住了,分明是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,保护自己的国家主权,却被如此地解读,实在令人气愤!于是他决定,自己也要在香港发表一份声明!
卫立煌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,他的话也是充满分量的,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的走向。周总理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,便认定卫立煌是一个有原则,忠心爱国之人,于是他便立马邀请卫立煌回归大陆。周总理能够亲自邀请,这对与卫立煌而言,也是一个很大的震撼,简直就是受宠若惊,只是他依然没有马上答应,周总理十分疑惑,究竟是为什么她们一直不应允呢?是有什么顾虑呢?
关于他们究竟有什么疑虑?周总理及邓颖超专门通过曾特意让其在大陆的侄女韩德庄,给姑姑写信。此后,又通过在港地下党带口信,询问其究竟有什么顾虑?韩权华见周总理为了了解清楚他们的顾虑,如此大费周章,自然也明白了周恩来对于卫立煌的内心是非常重视的,因而,她便也毫不含糊地答道说明自己究竟有什么顾虑:
“其一就是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为无所作为的人了,不如流落香港,了此残生!,其二就是我们现在的地位,无论对于哪一方面说来都不好。对于台湾来说,是撤职查办,在逃的犯人;对于大陆来说,是没有归案的战犯。”
显然,韩权华说的第一个顾虑是非常谦逊的说法,毕竟如果真的无所作为,又如何让每天忙于国家大事的总理,专门托口信来问他们究竟有什么顾虑呢?第二个顾虑才是韩权华真正担心的
,卫立煌自然不可能再次羊入虎口,回到蒋介石身边,可是共产党身边又是绝对安全的吗?他的身份与之前又有何异呢?曾经位于国民党的军队中,是共产党要抓的战犯,如若真的答应了周总理的要求,那么能够保证卫立煌的处境不会尴尬吗?确定他不会像之前那样吗?韩权华实在不忍丈夫再遇到像之前一样的状况,之前尚且年轻,可如今他们已经不再年轻,不想自己尽心尽力地干活却被人忽视,打压,那种感觉是很痛苦的。
卫立煌听到妻子的顾虑之后,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妻子最担心的不过是他会不会受委屈,他连忙安慰道:“不要紧,革命不分先后,这些都是会改变的!”安慰完妻子之后,他便向大陆探访的同志表示道:“
我愿意用我的余年报效祖国!”
他不畏惧冷板凳,一直以来,之时间妻子有顾虑因而才一直没有答应,眼下疑虑已经解开,烈士暮年壮心不已,他是时候回到大陆为祖国做贡献啦!
韩权华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人,他的内心一直都有着远大理想,很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做贡献,看到丈夫此时此刻的决心,那么她能够做的便是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,让他无后顾之忧,就这样,夫妇二人就此回到了大陆。而关于韩权华之前存在的疑虑,也在他们到达北京之后全部打消了!他们到达北京之后就收到了位于中南海的毛主席的邀请,他们之前便是相识的老友,老友相见,先是双手紧紧交握在一起,而后,中央又给予了卫立煌极高的荣誉,他曾一度官至国防委员会副主席。
事实胜于雄辩,我党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人才,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为我国作贡献。
卫立煌去世之后,在外地的周总理第一时间便赶回来,参加他的葬礼,亲自为他主持公祭,毛主席为其赠送了花圈,而他本人,也被葬于了革命烈士公墓,对
他如每位烈士一样平等,除此之外,他的妻子韩权华也被得到了很好的对待。她做了国务院参事,邓颖超知道她离开丈夫一定很难过,经常对其照顾有加,关心呵护,可谓无微不至,在得知她生病之后,又专门登门看望,韩权华对此非常感动!她十分确认,和丈夫从香港回到大陆是正确的选择,回来之后不仅没有受到想象之中的委屈,反而被用心地照顾与温暖着,她们给了丈夫最大的尊重,他们做的事情远比说的多得多,他们默默无闻,任劳任怨,从没有强调自己做过的事,而是一直是在用行动温暖着他们,准确来说,就是给了他们极大的安全感,让他们可以安心呆在大陆,舍不得离开大陆!
我党总是以这样温暖的关爱,宽广的包容,我国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,我们的国家才会走上富强之路,要感谢这些前辈筚路蓝缕,矢志不渝的开拓与坚持,才会有我们如今的安康与幸福的生活。许多为国家开拓疆土的烈士已经离开,新的力量又在以蓬勃的姿态迸发着,代代传承,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富强!
卫将军或许曾经走过歪路卓信宝,但不可否认他也曾经为我国做出巨大的贡献,这都是值得我们时刻缅怀与铭记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